1966年,随着中央工作会议的结束,陈毅在自家邀请友人共进晚餐。在大街上,处处可见醒目的大字报,这让时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的陈丕显不禁回忆起他与陈毅相识多年的点滴。早在1933年,红军主力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撤出之后,陈毅带领一部分红军战士留守赣粤边山区,继续坚持游击战。当时物资十分短缺,无粮、无宿营地、缺医缺药,甚至连盐都没有,陈毅的腿部还受了枪伤。他随即安排重伤员分散住进村民家中;在缺乏麻药的情况下,用绳子将腿绑在柱子上,亲自用匕首清除伤口中的坏死组织和弹头。村里的三娣子与四娣子姐妹冒着生命危险,将陈毅和陈丕显隐藏在家,并多送去食物供给红军。在一次国民党的围剿行动中,四娣子宁死不曾透露红军的踪迹,最终被残忍杀害。到了1942年,陈丕显遭遇不公正批评,心中颇感苦闷,陈毅于是鼓励他,将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那时,陈毅自己也正饱受不实指责,但他展现出的高尚品格和宽广胸怀深刻激励了陈丕显。1952年,陈丕显被调往上海工作,陈毅亲自引导他深入棚户区,感受新上海建设的紧迫,并劝勉他克服极左思想,以服务人民为己任。1966年,随着十年动荡的开始,陈丕显连同其他主要负责人遭遇冲击。在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众人聚集在陈毅家中共进晚餐,席间尽是悲壮之情,陈毅勉励众人将一切交给人民、交给党。1972年,陈毅去世。改革开放后,上海人民在黄浦江外滩为他树立了铜像,陈丕显与夫人在此缅怀,心潮澎湃,二人半个世纪的生死与共,情谊难以言表。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