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中期,蒋介石策划的皖南事变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愤怒。面对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抗日热情,蒋介石逆流而行,加剧了对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镇压。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合,曾被通缉并逃亡日本的郭沫若此时毅然回国参加抗战。面对国民党腐败统治下的灾难深重的祖国,郭沫若满怀愤慨,萌生了创作历史剧《屈原》的念头。八路军征订办事处主任周恩来认为,革命文艺家可以利用话剧这一武器与敌人斗争,热情支持郭沫若的创作。《屈原》终于上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重庆,震撼了全国。进步力量的胜利激怒了蒋介石,他召见周恩来兴师问罪,却被周恩来义正辞严地驳回。宣传部长张道藩举行文化界名人招待会,向郭沫若发起围攻。郭沫若从容应对,谈笑风生,巧妙避开学术之争而直击要害,使张道藩及反动文人们哑口无言,十分尴尬。为了突破当局的封锁和破坏,继续扩大影响,剧社决定到北陪等地演出。端午节这一天,龙舟竞渡,百舸争流,剧社的大船缓缓行进其中,江上岸边一片欢腾。突然,宪警乘快艇迎头拦截,企图阻止剧社的行动。剧社的演员们站在船头奋力挥舞楚字旗,龙舟立即掉转船头,围挡在剧社大船前面。在岸上、江中人民群众的声援下,宪警们进退两难,狼狈不堪。郭沫若双手向天,深深感谢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