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改编自姚雪垠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片段。 明朝崇祯十一年,延续了十年的明末农民起义陷入低谷,濒临失败的边缘。由于官军的严酷镇压以及各方义军之间的矛盾,最初联合起义的十三家义军纷纷瓦解,有的溃退,有的投诚。仅剩下李自成所率领的一支孤军,在潼关的南原被官军重重围困,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机。在战乱中,李自成妻女皆失,只带领十三骑成功突围,逃入山中。在途中,于林中过夜时,险些被当地的乡勇杀害,幸得李自成麾下大将郝摇旗击退乡勇,才得以死里逃生。李自成逃至商洛山中,暂时隐忍不发,以图东山再起。山中人烟稀少,粮草匮乏,严冬来临,又无御寒棉衣,军心动摇。朝廷又派遣贺人龙进山搜捕,将士得知后,竟有逃兵出现。李自成心情沉重,但为了稳定军心,忍痛在阵前斩杀逃兵。面对严酷的现实,李自成意识到若要重整大业,必须冒险“单枪匹马”出发,说服已降明朝的另一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重举义旗。最初,十三家义军中以张李两家实力最强,互相不服气。张献忠在谷城投降朝廷,引发了义军中的连锁反应,导致起义形势的不利。李自成的部下对张献忠多有怨恨,因张献忠性格狡诈多变,与李自成有旧怨,因而以刘宗敏为首的众将坚决反对李自成孤身前往,认为此行凶险。李自成力排众议,决定冒险一试。虽然张献忠已投降朝廷,但并未得到信任。朝廷既不发粮饷,又未授予官职,反而遭各级官吏的勒索。张献忠有意再举旗叛,但外有左良玉二十万大军围困,内有巡按御史林铭球现场监视,难以行动。李自成抵达谷城,希望张献忠与他里应外合,再度起义。张献忠虽心有此意,但又不愿未来推翻明朝后,与李自成争夺天下。军师徐以显也建议张献忠先下手为强,以绝后患。然而,张献忠也看出,若无李闯王相助,自己一支孤军难以成功。经过多番谈判,张献忠犹豫不决,迟迟未能下定决心。李自成在危机四伏中表现出沉着冷静,与张献忠坦诚相见,而张献忠出于绿林义气,否决了杀害李闯王的建议。尽管双方各有目的,但最终达成同盟。一年后,两支义军果然共同推翻了明朝。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