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寒冬时节,东北的一家铁路工厂为了支持解放战争,承担了紧急修复松花江铁路桥的任务。起初,总工程师低估了群众的力量,对任务的完成持怀疑态度。一些工人也存在着雇佣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厂长主动深入工区,发动和动员大家为大桥的修复集思广益,汇聚众人的智慧与力量。为了制造修复铁路桥所需的桥座和铆钉,他们首先修复了炼钢炉。虽然第一次炼钢失败,但工人梁日升提出了用耐火砖代替白云石的方法,并且取得了成功。随后,工人们克服了多种困难,成功制造出了桥座和铆钉。为了按时完成修复任务,铁路工厂的工人们群策群力,积极投身于修桥工作,最终在松花江解冻之前完成了桥梁的修复。《桥》是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制作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标志着新中国电影的黎明期。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非同寻常的位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影片的首创性在于首次在银幕上正面描绘了中国工人阶级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进行的艰苦劳动和斗争,并塑造了新中国主人公的新形象。片中人物梁日升和老侯头无私奉献、勇于创新,体现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特征。影片在艺术上追求在平实中展现真实,于朴素中显现亲切的创作风格,刻画人物与表现生活多采用白描的手法。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