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由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制作,由著名导演孙瑜执导,魏鹤龄主演。影片主要讲述了三个故事:建桥、造庙以及建造角楼,以此串联整个情节。影片突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巧匠鲁班,他被视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展示了不平凡的奇迹皆源自于平凡的劳动。 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位传说中的巧匠名叫鲁班,被誉为“木匠之祖”。一天,他途经四川某地,看到一座正在建造的大石桥。然而,根据负责设计桥梁的赵掌墨师的设计,桥身始终无法合拢。 鲁班雕刻了一块大石头,将它送给了一个名叫翠儿的贫苦姑娘,她因买不起嫁衣而烦恼。最终,翠儿在石桥合拢的关键时刻捐献了这块石头,桥梁建成了,翠儿也解决了嫁妆的问题。 在江南某地,一座宗庙的修建规定需使用黄荆树做正梁,朱砂石作亭盖,造庙的张掌墨师对此颇为头疼。鲁班灵机一动,想出了“鲁抬梁”和“土堆亭”的巧妙办法,成功建成了宗庙。 皇帝计划在宫殿的四个角上各建一座楼,要求每个角楼均需配置九根梁、十八根柱、七十二条脊。然而,许多负责设计的掌墨师无力实现这一技术要求,导致连续七位名师遭皇帝斩杀。最终,此任务落到了李掌墨师的肩上,可他也一筹莫展。这时,鲁班得知此事后,经过几日不懈思索,他请来一位名叫巧儿的姑娘按照自己的设计,用麦秸秆编制成一个蝈蝈笼,并将其赠与李掌墨师。李掌墨师从中得到了启发,最终完成了角楼的修建。
用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