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县的体育委员会中,出现了一位身材矮小、姓高的篮球教练。他对篮球充满热爱,对人才也极为看重。正因如此,在“文革”期间,他吃了不少苦头。然而,他的热情并没有因此减退。在“四人帮”猖狂肆虐的1974年,他仍不忘为篮球队寻找一位出色的中锋。 那年夏天,他在县城的市场上注意到了一个高达两米的年轻人,仿佛找到了珍宝,于是紧追不舍,最终把这个年轻巨人王小山带到了自己家中。高教练的家庭由一位勤劳贤惠的妻子和三个活泼好动的儿子组成。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们个个都是体育迷,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在家中,他们频频玩耍,动个不停。妻子则尽力招待王小山,不知不觉中,王小山吃下了不少玉米面窝头。高教练在一旁开心地笑着,心里已打定主意要全力培养小山,将来推荐他进入国家队。 随后,高教练带着小山走南闯北,拜访了处长于某、主任杜某、黄姓“工宣”人员,甚至省里的各种体育委员会。然而,由于当时左倾路线的影响,并没有人重视人才。虽然王小山是个理想的中锋人选,可惜没有单位愿意接收。看着高教练为他的事情日夜操劳,甚至食不果腹,卖掉手表,王小山心生不忍,悄然离去回家。高教练发现后,把他找了回来,严厉批评了他的不辞而别,并鼓励他继续追求体育事业。在高教练的指导下,小山开始刻苦训练。 一偶然的机会,高教练结识了一位曾在贺龙部下任职的老军人。在这位老军人的热情支持下,王小山最终被国家篮球队录取。高教练还从老军人那里获得了一些淘汰下来的国家队篮球。完成这一任务后,高教练如释重负,带着成就感踏上了回家的路。
用户评论